伊波拉病毒出血熱是由伊波拉病毒所引起的一種嚴重致命性疾病。
伊波拉病毒1976年首度被發現,以病毒被發現的地點命名。伊波拉病毒只會侵襲人類與靈長類(猴子、大猩猩及黑猩猩) ,伊波拉病毒出血熱是沒有帶原者階段的急性傳染病,曾經在剛果民主共和國、加彭、蘇丹、象牙海岸及烏干達等非洲國家發生過病例。
由於伊波拉病毒的傳染窩不詳,研究人員推測首例病患是經接觸帶原動物而感染,除此之外,病毒可能傳播的方式為:
典型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的潛伏期約2~21。
伊波拉病毒出血熱是種嚴重的急性病,病癥為突然出現高燒、不適、肌肉痛與頭痛,接著出現咽喉痛、嘔吐、腹瀉、與斑點狀丘疹與特異出血現象。重癥者常伴有肝臟受損、腎衰竭、中樞神經損傷、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。
目前尚無標準療法,但可進行支持性治療。
曾到「伊波拉病毒出血熱」流行地區,或曾進行伊波拉病毒檢體實驗操作,並出現急性發燒、腹瀉、嘔吐、頭痛、噁心等疑似癥狀,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等訊息。
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目前尚無有效可施打之疫苗。